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孝感新闻 >

“十二五”期间孝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探秘

时间:2016-01-22 08:06 浏览:

尽享稳健发展红利
——“十二五”期间孝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探秘
 

       记者汪开海  王琦  见习记者许航  通讯员杨圣伟

       11月8日,立冬。

       孝昌县卫店镇农民黄文炳抹去额头上细密的汗水,数起了刚刚卖掉稻谷赚得的2万多元钱。丰收的喜悦从心底散发而出,他憧憬着年底把家里的旧电视换成50寸的大液晶;

       而在孝南区新华街,居民吴爹爹刚刚从银行取出了这个月的养老金。看着每月又增加了200多元,他盘算着给上小学的孙子新添一台电脑。

       经济的增长必须带动收入同步增长,必须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

       围绕这一目标,我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快速增长。

       2010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24元,到2013年达10360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9600元的预期,预计到“十二五”收官之年的2015年可达到12780元,年均增长13.37%,远超“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的预期。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虽然低于农村,但收入增加的数额依旧可观。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4元,到2014年是23491元,基本达到“十二五”24000元的预期目标,预计2015年可以达到25793元,年均增长11.56%,高于“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的预期。

      经济下行压力虽持续加大,但一组组喜人数据的背后却折射出我市经济发展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呈现出新的特点。

       工资性收入依旧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所占比例逐渐缩小,2010年,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此后逐渐呈下降趋势,到2014年仅为61%;

       农业收入的稳定增长对于农民增收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农业生产收入占到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能力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增强,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1%左右。

       伴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逐年递增。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10年的9431元,增长到2014年的15380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7075元,年均增幅12.6%。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则由2010年的4987元增长到2014年的8143元,预计2015年可达9120元,年均增长12.8%。

       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食品支出依然是日常消费的主要部分。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农村常住居民的食品支出分别由2010年的43%和45%降低到2014年的41%,预计今年将在40%左右。而在其他消费支出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有所区别。

       食品之外,城镇居民花费最多的三项支出项目分别是衣着14%,文化教育培训11%,居住10%;而农村居民的支出前三项分别是居住17%,医疗9%,家庭设备购买9%。

       从“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幅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最快的分别是购买家庭设备年均增幅19%,衣着和医疗年均增幅16%。对应的城镇居民分别是交通和通信17%,医疗保障16%和居住15%。

       今年是 “十二五”收官之年,持续平稳的经济发展态势,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0元,同比增长9.8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8.8%的增长速度。

记者手记

       “涨”起来的是幸福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连续五年增速跑赢GDP。

       五年间,百姓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均同向快速增长。

       五年间,三大产业内部潜力持续释放、城乡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社会公共服务逐步强化、相应政策体系日益健全。

       随着经济稳健发展与红利有效释放的深度融合,更多的新增财富用于城乡居民的分配,实现了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快速提升。

       “鼓”起来的是钱包,“涨”起来的是幸福。收入增长带来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城乡居民迈向小康生活的步伐更加稳健。


[参与互动,请访问槐荫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