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综合资讯 >

探访大浦高速平田隧道建设现场:“倔”进“广西最难隧道”

时间:2021-07-27 07:57 浏览:

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四分部项目平田隧道效果图   广西新闻9月9日电(曹植勤)一条隧道,长度5.1公里,开凿了3年,目前仍在掘进。迄今抽出来的涌水超1500万立方,是一整个西湖的库容量。涌水、涌泥、塌方等难题无处不在……

  这是记者日前探访广西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平田隧道时了解到的情况。该隧道地质环境极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堪称“广西最难隧道”。

工作人员及时做初期支护。刘晨 摄   匠心筑隧

  平田隧道,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境内,是广西统筹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左线长5110米,右线长5105米,为目前广西高速公路在建第三长隧道,也是中建集团在广西建设的最长隧道。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四分部项目部,承担起隧道建设的重任。

  项目建设初期,在项目经理周勇的带领下,“筑隧”任务井然有序地开展,同时成绩斐然:项目多次成为观摩工地,获得了国家交通运输部2019年度“平安交通”典型创新优秀案例表彰;自主研发的“隧道应急预警系统”获得2019年度广西交通运输厅“平安交通”典型创新优秀案例表彰;连续两年获得建设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优秀项目班子”“品质工程考核第一名”等荣誉;周勇建设团队被命名“周勇匠心筑隧创新工作室”,为首批中建八局局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至2019年12月底,左洞完成开挖3342米,占全长5110米的65.4%,右洞完成开挖3180米,占全长5110米的62.2%。面对如此良好发展势头,大家都不由得暗自高兴。

工作人员在“水帘洞”里施工。刘晨 摄   “拦路虎”出现

  2020年1月6日下午,项目副经理秦智成在在斜井作业面值班,右洞掌子面突发大规模涌水坍塌现象。水从掌子面多个岩缝喷涌而出,短短30分钟即淹没了整个斜井工作面。

  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状况,秦智成马上让作业人员暂时撤离,随即增加抽水机进行抽水。在往后,由常备的4台,增加到8台,再增加到10台。这10台90千瓦的抽水机,直到今天都还没撤下来,24小时不间断抽水,每小时抽水合计约1500立方。

  从那天起,斜井掌子面的裂隙水不断涌出,顶上则滴水不断,作业面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帘洞”。建设者在里面“水中跋涉”作业,各种未知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这,成了四分部斜井里面的常态。

  除此以外,还有塌方。“当时还在作业,发觉水流增大,并有异常声响,掌子面也开始不断往下掉石头,于是我们马上安排撤离。”项目安全总监刘晨回忆起那次塌方仍心有余悸,“刚把人拉下作业区,整个掌子面顶上就发生了塌方,一下子塌了十几米。”

  岩变,也是让项目建设者苦不堪言。据项目总工潘彦邑介绍,隧道经过7个裂隙密集带,岩体工程性质十分复杂。“我们会根据掌子面出现的岩层,来做不同的开挖方案。岩层的不断变化,就意味着我们的方案要频频更替。”

  本以为能顺利施工的平田隧道,出现了“拦路虎”——迄今累计出现掌子面坍塌150余次、突泥涌砂10余次、大规模涌水7次、大范围支护变形5次。“这可谓是广西最难隧道了!”专家到现场调研时纷纷感慨。

项目员工在隧道内监控量测。刘晨 摄   卯上劲了

  即便困难重重,但八局铁军不会服输。针对隧道复杂地质构造与岩体极其富水的情况,项目邀请山东大学院士李术才团队、中建八局副总工马俊教授等区内外水文地质专家、高校知名教授、勘察设计专家等到现场指导,并组织召开隧道水文地质研究会、治水方案研讨会等专题会议达50余次。

  针对围岩变化快的特点,项目实行“岩变我变施工变”的方案,项目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到施工现场观察岩变节理和走向。增强超前地质预报,增加资源配置,增加操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

  在听取有关专家、部门给出的意见建议后,项目部重新调整施工组织计划,结合实际综合推进施工节点,建立了质量安全体系与施工强度相匹配的安全措施。截止目前,隧道建设已安全平稳渡过150多次不良地质塌方和各类突泥涌水地质灾害,未发生安全伤亡事故,施工质量继续保持全线领先。

  又是一个清晨,项目专业工程师陈永康走出斜井,刚通宵处理完一个习以为常的塌方情况使得他双眼通红,满身泥浆没一处干的地方。但他似乎一点疲惫都没有,双拳紧握,使劲对着大山喊出声:“平田隧道,我和你干上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