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孝感资讯 >

一盏灯 一张图 35年岁月一孝贯始终

时间:2018-06-19 02:37 浏览:

  今年,孝感供电孝心志愿服务队获评2017年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是全省5个获此殊荣的集体之一。
  岁月无声的征程中,这支历史悠久的志愿服务队有着行稳致远、生机沛然的秘诀——
  一盏灯  一张图  35年岁月一孝贯始终
  这是一份接力了35年的承诺。
  1983年,孝感供电所12名抄表员自发成立孝心志愿服务队,发出“让每个孤寡老人家里夜晚都亮堂堂”的承诺。
  35年间,孝感供电所变为孝感供电公司,这支服务队也从最初的12人壮大到现在的1470人。
  第一任队长留下的孝心联络图,历经岁月的沉淀,已陈旧泛黄,却作为一种精神,深深印刻在了每一位队员的心中。
  而今,小孝升华为大爱,新的孝心联络图范围更广、对象更多,为338名孤寡老人点亮“心灯”,为510名留守儿童撑起“爱的天空”。
  接力仍在继续,一个又一个“老中青”完成交棒的瞬间,闪烁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和担当。
  故事,从一次抄电表时说起
  张云胜,今年58岁,是服务队第一批成员。
  1982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当时的孝感供电所当抄表工。在入户查电表时,张云胜发现不少孤寡老人家里,灯泡、电线失修无人问津。
  张云胜同其他抄表工提起这事,立刻引起共鸣,原来大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此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抄表工们便主动帮忙把老人家的线路修好,或是买来新的灯泡换上,见到有需要提水、买煤的活,也都顺手干了。
  抄表工们的“地下活动”,有天被孝感城关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杨洪章知道了。他专程跑到民政局,抄录了孝感城区所有孤寡老人的名单、住址,并逐户探望。
  1983年,第一本记录着156名孤寡老人详细住址、出生日期、身体状况的手写“孝心联络图”,就这样诞生了。
  “不管有钱没钱,要让每个孤寡老人家里夜晚都亮堂堂的。”在党员带领下,孝心志愿服务队成立。
  队员们为老人们免费安装电灯并支付电费,甚至成为孤寡老人的“义务儿女”,在点亮一盏盏电灯的同时,也为老人们亮起了一盏“心灯”。
  初心,在一张联络图上传递
  5月2日,家住孝感西城嘉园的孤寡老人周光喜,见到前来看望他的队员们,满心欢喜。
  10年前,孝心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上门抄电表时,得知周光喜生活困难,便同老人结成“亲戚”,隔三岔五上门看望。老人感冒了,帮他买药;天热了,给他送来电扇;灯坏了,给他义务修灯。
  周光喜今年69岁。因舌疾吐词不清,一般人很难听清楚他说什么。可志愿服务队队员李哲却能通过老人含糊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和他“对答如流”。
  拉家常过程中,老人拿出一部手机不停地晃动着,这是社区专门为独居老人配的智能手机,周光喜希望队员们教他怎么进行视频通话。
  在李哲的帮助下,老人点着屏幕,看到大家的影像逐一出现在了屏幕上,觉得新奇又有趣,乐得合不拢嘴。
  夕阳西下,又到了分别之时。周光喜背过身,偷偷地抹着眼泪。邻居们说,老人很多事转眼就不记得,但绝对不会记错一个名字,那就是孝心志愿服务队。
  35年来,服务队的抄表工换了七八茬,历经了14任队长,但“孝心联络图”却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着,遍地开花。
  截至目前,孝心志愿服务队已累计为孤寡老人们支付了18万元电费,捐款捐物22万余元,为结对的151位孤寡老人送终。
  “每任队长都是服务队的党支部书记,只有依靠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让志愿服务一直延续下去。”现任服务队队长肖蕾说。
  大爱,因一份“孝”基因升华
  从孝感城区到大悟县新城镇丁湾小学,有两个小时的车程。2012年开始,孝心志愿服务队与这里的留守儿童开始了长达6年的羁绊。每隔一段时间,队员们都要驱车来这,为孩子们送去书籍、体育器材、电脑、衣物。
  “大哥哥、大姐姐每次过来,都会跟我们一起玩,教我们唱歌、画画,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事情。”对丁湾小学的颜佳怡而言,队员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爱心,更是一份希望、一个憧憬。
  如今,孝心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1支扩展到覆盖全公司的11支,从最初12个人壮大到现在的1470人,其中党员1085人。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向公司更多的领域、更多的人群辐射,成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孝感供电公司党建工作部主任谭晓霞说。
  无论是在洪水中争分夺秒转移受困群众的涂国强,还是挺身而出排除油罐车险情的“救火哥”,或是见义勇为的“路灯侠”,抑或是捐赠10万多元、帮扶200多名云南贫困小学生的“爱心大哥哥”夏凡……在他们的身上,无一不闪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芒。
  因为孝文化的深厚土壤,第一代孝心志愿服务队队员,创造性地把孝行善举春风化雨般地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因为党组织的不断接力,孝心志愿服务队在35年间不断成长壮大。那份早已融于企业发展血脉中的“孝”基因,得以不断优化,升华为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