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文化点亮生活

时间:2017-05-21 00:29 浏览:

  【消息】“中国梦、富强梦,文化古驿梦飞扬;看园区、看工厂,百强之舟正起航……”在襄州区古驿镇,群众唱出新变化。

  5月12日,雨后初晴的古驿镇格外清新,南桥文化广场建设如期推进。近年来,襄州区加快推动文化小康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1 盘活资源,构筑“精神高地”

  日前,在襄州区文化馆二楼书画展厅,一场小型的颁奖礼和座谈会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书法爱好者们。该区2017年“一月一星”书画精品首展结束,“胡明虎书法作品展”正在展出。

  一个全新的襄州区文化馆免费开放,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改扩建后新增民俗陈列馆(非遗展示厅)、每月一星(书画培训展厅)、百姓摄影展厅、文学沙龙、非遗活态展示(戏剧演艺培训厅)、多媒体视听教室等。

  传承历史文化,再现驿站繁华。古驿镇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开放式文化旅游景点,承接襄阳产业工人假日休闲场所。依托历史文化底蕴与现存文物古迹,打造“驿站文化”主题旅游品牌。围绕“一街、一馆、一古道,两桥、一广场、一公园”的核心景区建设,逐步形成古驿镇“美丽乡镇一日游”的主题旅游新气象、新面貌。

  打开音响、扭起腰肢,50岁的丁如兰如今再也不用跑远路到镇上跳舞了。作为黄龙镇丁湾新社区广场舞的带头人,每天一到天黑,丁如兰便准时来到新建社区文化小广场,附近有30多名村民跟着她学跳广场舞。按照“改建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襄州区不断整合各种公共文化资源,推进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七个一”标准,即有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该区加大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除了国家“以钱养事”资金外,每年对镇级文化站投入不低于5万元,村级文化站投入不低于1万元。古驿镇下涂村文化广场建设中,各级投入资金总量接近100万元,为“乡土娱乐”搭舞台。对民间文艺团体、书画协会组织、非遗传承人项目,镇、村每年拿出2万元进行帮扶。

  奏响群众文化建设之歌,增强文化软实力。该区完成230余个标准化村(局)文化活动室建设,整合涉农资金1.5亿多元,为200多个中心村配备文体器材,构建了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 精准服务,实现“供需对接”

  3月15日,程河镇第二届柳编文化节活动现场,不仅有豫剧、相声,还有非洲手鼓舞、司老爷巡街等民俗节目,是一次文化盛宴、产业盛宴。

  该区积极探索由单一阵地服务向“阵地+流动+数字化”服务转变,服务方式从“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交互供给”转变,推进“家庭书屋”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秉承“你点单、我服务”的宗旨,该区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方式,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农业技能培训到电影放映、戏曲表演,群众可享受及参与的文化服务十分丰富。

  在峪山镇,21个文化广场成4家文艺团队展演的新阵地。该镇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民俗文化竞赛、共享中国梦、红色旅游踏青等系列文化活动,培养并鼓励文化积极分子投身乡土文化传播与推广中,把文化融入经济发展中。

  龙王镇让文化小康建设工作落地生根。以“勤、俭、和、孝、善、净、美、诚”为核心理念,以“十大标兵”“十大道德模范”“十大和睦家庭”“十大贤内助”评选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各方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现在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与过去相比截然不同。干完农活后,有时到文化活动室下象棋,有时到图书室看几本书。遇到大型节假日,村舞蹈队、镇乡村夜话艺术团与广场舞团队竞演,很具特色。村级群众文化广场已经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黄龙镇党委宣传委员朱文玲说。

  3 持续发力,建设文化小康

  走进襄州区新农村,以党群活动中心为圆点的“30分钟文化圈”已形成。文化长廊、艺术画廊、乡俗记忆室穿插其中,形成节点景观,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活跃其间,打通了宣传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襄州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启动,文化对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不断彰显。该区形成以区图书馆为龙头、镇文化站为中心、村级农家书屋为流通点、农村文化示范户为一体的公共图书网络体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增强群众幸福感。

  该区发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平台作用,联合湖北省豫剧团、区图书馆、区文化馆等,在寒暑假为留守儿童举办读书活动,成立舞蹈队、歌咏队等文化队伍,基本实现村村有健身文化活动。将示范点建设与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结合起来,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在部分村文化中心建设“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探索农民就业增收新途径。

  截至目前,该区在强队伍上下功夫,共发展99支民间文化队伍,组织各类文艺培训班100多个,辅导文艺爱好者2000多人,其中800多名农民成为文化能人。组建各类群众性活动群体3000多个,编排各类特色节目7000多个,每年组织大型活动12场次以上,参与群众达40万人次。

  该区着力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好风日大家唱”群众文化品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走上了“上下联动、政府推动、平行互动、整体联动”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