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综合资讯 >

凌云多维立体化乡村振兴

时间:2021-10-22 01:27 浏览:

  广西新闻10月20日电(周俊位)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泗水河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木棉花随风摇曳……随意走进凌云县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多维度发展带动一方产业兴旺

  一亩三分地滋养出致富“摇钱树”,其中8个乡镇的朝里瑶族乡兰台村村民岑保静,在烟叶丰收后继续种植红薯30亩,红薯成熟后卖给“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粉丝平里”,全年在土地上的收入近15万元。

  十里桑园美如画,下甲镇“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绿色长龙,桑叶不仅仅是喂蚕;平怀村党总支书记郁再俭说,“现在村里成立了4个合作社,结合特色种养、乡村旅游,正在打造‘桑叶养蚕—桑葚采摘—桑果制酒—桑枝育菌—蚕茧制丝—桑园造景’一整条产业链。”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蚕种8.53万张,销售鲜茧达2729.09吨,产值超过1.4亿元。

  金黄色的玉米成熟了,凌云乌鸡、金冠鸡一部分食物有了着落,蛋、鸡肉都拥有凌云乡土气息,市场上100万羽达到供不应求。土地也没有闲置出来,在凌云县,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一部分,广阔的农用地有的在玉米地里种植黄豆;有的在玉米地里种植红薯;有的在玉米地里养殖乌鸡、金冠鸡;秋收后再种上油菜来年打油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金色稻浪唤醒了清水鸭,汗水从脸上掉落在稻田里,那是幸福的盐水。沙里瑶族乡沙者村民罗波春是这几年扶贫攻坚战中志智双扶的成果,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房子、老婆、孩子,学会在一亩三分地里种植稻谷、养殖清水鸭、冬季时蔬年收入过1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如今,凌云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桑叶园10万余亩、烟叶1220亩、八角36万亩,乌鸡100万羽……一项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建设,铺就了凌云农民致富路。2020年,凌云人均年收入由5年前的4000余元增加到9800余元。

  乡村开启“美颜模式”

  走进凌云县的村庄,蜿蜒的村道干净整洁、彩色的墙画美轮美奂、农家小院布局有致……由“乱”到治、因治而美,凌云县的广大农村环境面貌正悄然变美,实现美丽蝶变。

  道路干净整洁,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发展“庭院经济”,在凌云县110个行政村,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

  “整条路走过来,杂物、柴火堆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绿色植被。如今生活环境变得非常舒适,空气也特别好。”平怀村民张桂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

  2016年以来,该县探索“党建+旅游+扶贫”模式,在伶站瑶族乡浩坤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功能等,引客入凌,让深居大山里的贫困村一跃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

  朝里瑶族乡书记邓国升说,该乡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拆除搬迁房22座,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2处,120平方米,整治乱贴乱画150处,清理垃圾杂物46处,绘制文化墙6块,目前朝里瑶族乡正在加速行动,从细节提升上下功夫,持续亮化、硬化、绿化、美化街道。

  目前,在凌云县已经有一大批像平怀村这样的村庄,通过实施科学的规划,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和亮点。该县还从旅游沿线抓起,打造标志性精品景观区。下甲镇平怀村以点带面,逐步在全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厕工作,同步打造“水、山、路、房”相互映照、水清流畅、岸绿整洁、人水和谐的乡村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景观带。

  一花独放不是春,汇聚人才资源

  近年来,凌云县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激发技能人才爱岗奉献新活力,该县技能人才逐年稳步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县技能人才总数超过3万余人,高技能人才总数达1万人。

  该县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优先落实教职工编制,“十三五”共招聘到教师752人。2021年计划招聘教师262名。2021年初通过国家复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13%。小学入学率99.78%,初中入学率99.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48%。

  全面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改革,连续10年超额完成市下达招生任务。“小县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已成为全市、全区一面旗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