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宜昌资讯 >

疫后重振 宜昌经济五个“着力”

时间:2020-07-16 09:56 浏览: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闫承敏 谭廷 邹前俊

经济发展是疫后重振的关键之战。7月15日,宜昌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体会议通报,上半年宜昌经济运行已触底回升,呈现加快复苏、持续向好的局面。下半年,宜昌将通过着力抓实项目投资、做好稳企稳产、放大产业优势、提升城市能级、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实干奋进、狠抓落实,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担当善为,确保交出经济保卫战的合格答卷。

上半年经济加速复苏

指标降幅持续收窄。今年1至6月,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降幅持续收窄。规模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当月实现正增长。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2个行业增加值当月实现正增长。6月当月,制造业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4%、15.9%;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长3.68%。疫后重振的各种政策、资金、项目集聚的效益正在加快显现。

项目投资逐步改善。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58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730个。45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84.4%,129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73.6%。全市通过线上“不见面”招商、线下精准招商,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532个,协议投资额680.78亿元,实际到资374.01亿元。

市场主体总体稳定。截至6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9.6%,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复工率100%,规上文化企业和旅行社、星级饭店、A级景区复工率90%。商贸、交通、运输等行业全面加快恢复生产。市场主体总数同比增长10.5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服务业企业11家,新纳入高新技术统计企业132家。柑橘、茶叶等优势农产品销售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市场主体总体稳定,产能正在加速恢复释放。

上半年,宜昌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始终把复苏经济作为当务急事,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必抓要事。在全省率先全域进入低风险区域、率先全面启动复工复产复市。出台支持中小企业“25条”、纳税创新服务“16条”、支持个体工商户“10条”、支持餐饮行业纾困发展“5条”、稳外资稳外贸“19条”等政策措施。新增减免税费15.73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4100亿元、3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11.01%。6座过江通道挤进国家《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宜昌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新版《宜昌港总体规划》获批。助力370家企业纳入全国全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获专项贴息贷款57.61亿元。

下半年提出五个“着力”

经济复元重振,首先要推动项目建设复元重振。会上,对宜昌今年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五个着力,绘就宜昌经济前景。

着力抓实项目投资。全力以赴争,把机遇变成项目。围绕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6个方面31条《重点工作清单》,抢抓政策窗口期,争取宜昌份额最大化。深入系统谋,把思路变成项目。立足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前瞻性谋划布局,打造一批国家级重点产业基地。千方百计招,把协议变成项目。各县市区必须坚持“一把手”抓“一号工程”不动摇,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招商谋项目上,着力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环环相扣推,把实干变成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00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600个以上。

着力做好稳企稳产。强化金融支持。力争线上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新增线下融资不少于400亿元。抢抓“直通车政策机遇,力争再获批发行一批企业债。推进降本增效。抓好“双千”活动,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减租降息、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政策措施,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助力市场拓展。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宣传推介、设点布网、稳固市场的政策措施,让415万人的消费市场成为宜昌企业最坚强最稳固的大后方。培育市场主体。突出抓好325家“小进规”培育库、957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支持企业向“专新特精”发展,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

着力放大产业优势。农业要更稳,挖掘本土农业龙头企业潜力,支持拓展链条、跨界融合。加大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毛尖、宜昌猕猴桃等公共品牌宣传。工业要更强,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深化军民融合,坚持创新驱动。三产要更旺,千方百计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出台支持会展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谋划举办10次以上特色会展。再发放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推行2.5天弹性休假制度。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聚焦实体经济,强力推进都市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区域性中心城市,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功能配套项目。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抓好(宜昌港总体规划》实施,发挥“一城一港一主体”资源整合效应。确保白洋长江公路大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年内竣工。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加快滨江公园延伸段、花园城市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筑内陆开放高地,坚持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联动”,着力打造内陆改革试验场、外向经济新窗口。加快推进卓尔宜昌航空社区、客改货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临空产业。大力促进市场采购贸易、飞机保税维修、三峡外贸集装箱翻坝转运等试点创新。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要硬件软件同步改善。抢抓5G发展机遇,实施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更强“城市大脑”,推出智慧宜昌2.0升级版。要时效质效同步提升。全面推行“六多合一”改革,年内基本实现市县联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123+80”“一门一网一次”改革落地。

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宜都化工园区。

记者景卫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