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创新带来巨变

时间:2017-05-15 08:26 浏览:

  【消息】1988年以来,尧治河人用自己的双手开磷矿、修公路、造大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乡村发展奇迹。如今,顽强拼搏的尧治河人又在国家著名院士、专家的帮助下,实现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10月14日,记者一行乘车深入保康县马桥镇的崇山峻岭,来到受益于尧治河“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支援的马桥镇红岩湾化工厂。

  红岩湾化工厂是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以磷矿开采、磷化工深加工等为主。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徐先海告诉记者,尧治河集团多年经营磷矿开采、磷化工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也逐渐暴露出问题:生产成本日益高企,生产资料利用率低下、环境污染风险时刻存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技术创新,企业才有出路,也才能持续发展。”

  多年来,尧治河集团一直苦苦寻找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2011年10月,经襄阳市科协批准,尧治河“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建立。为保证工作站切实发挥作用,市科协与保康县科协多次前往厦门大学,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赵玉芬,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裴荣富等50多位专家进驻工作站。

  专家们搬到尧治河村里来住,把实验室搬到企业,紧密联系企业的生产实际,与工人、工厂技术员们一同进行科技攻关。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成果展示

  尖端科研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带来的是实用技术的巨大突破。2年多的技术攻关,终于换来丰硕成果。

  尧治河“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尧治河集团研发的以“龙卷风”理论为基础的应用黄磷尾气水洗技术,是系列技术攻关中获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尧治河集团副总经理、红岩湾化工厂厂长孙家奎指着厂内一座金属烟囱对记者说:“那个金属烟囱,就是‘龙卷风’装置!”

  孙家奎告诉记者,磷矿生产所产生的不经处理废气,其PM2.5含量为450—480毫克每升,红岩湾化工厂应用该技术后,尾气中PM2.5含量骤降为10毫克每升,而国家一级标准是76毫克每升。以“龙卷风”理论为基础的应用黄磷尾气水洗技术具有极其高的固体颗粒物去除和净化作用,破解了PM2.5的净化难题,有很高的环保效益。2015年1月,“龙卷风”技术的高效节能装备,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鉴定为极具价值的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伴随着磷化工业废气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在红岩湾化工厂的生产线上:利用厦门大学的高效旋流技术,取代现有的搅拌釜等混合装置,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将黄磷矿渣作为阻燃粉体材料与农业肥料,二次加工形成产品可进行二次销售,让工业废渣获得二次“生命”;磷化工业里的多聚磷酸以及磷酸盐的生产新工艺获得开发,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很快,包括“龙卷风”技术在内的“5R”循环经济矿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均被运用于尧治河集团磷矿开采以及磷化工工业,解决了磷矿业高污染等一系列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原材料消耗,为尧治河集团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尧治河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8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年实现利税3.2亿元。孙家奎说,尧治河磷矿产业的转型巨变,院士专家们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