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襄樊新闻 >

产业新军成为竞进火车头

时间:2017-03-25 03:58 浏览:

  【消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大科技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的新产业,代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前景广阔。对于襄阳来讲,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襄阳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竞进,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35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307亿元,同比增长15.86%。其中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五个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1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幅高达55.05%。

  新增长点多,带动经济增长作用强

  上半年,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较快,成为支撑工业生产增长的重要力量。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成产值71.64亿元,同比增长18.75%;生物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9.39亿元,同比增长16.25%;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18.04亿元,同比增长15.2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2.95亿元,同比增长15.21%;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88.89亿元,同比增长12.65%;节能环保产业完成产值53.41亿元,同比增长11.2%;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产值22.68亿元,同比增长55.05%。

  襄阳正以东风旅行车、骆蓄等企业为引领,全力以赴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努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以金鹰重工、东风井关、三环襄轴、中日龙、博亚精工等企业为支撑,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光伏发电、玄武岩纤维材料、粘胶新材料、新玻璃新材料等为重点,加快形成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以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消费类电子为重点,打造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隆中药业、湖北天药、天济药业等企业为重点,促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尽快形成规模。

  目前,新能源光伏制造产业优势渐显。湖北追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光伏逆变器一直占据行业领军地位,上半年公司产值5.29亿元,增幅达到67.29%,接近我市新能源产业的三分之一。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17家企业产值增幅超过30%,其中宇清重工和汉江重工同比增长151.11%、107.41%。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中航精机、金鹰重工、南车电机,其中金鹰重工、南车电机增幅均超过20%。

  以云计算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灵动信息公司建设运营的物流服务平台今年正式上线,华中及西南区域客户已达1万家。湖北移动“四个中心”、华为云服务华中大区中心、IBM华中卓越云计算中心提供IaaS级服务和云计算解决方案,航天二院的“云制造”项目致力于打造面向制造业的行业云平台。

  生物技术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9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幅超过20%,其中绿水动物药业、共同药业和保康沃土生态农业三家企业增幅超过60%。

  创新力提升,市场需求加快培育

  技术创新已日益成为企业谋划未来市场的自觉行为。

  湖北晶日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建设项目,3月国内第一条全自动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线投产,上半年实现产值1430万元,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尤为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上更是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已形成了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养护设备和城市轻轨制造、数控机床制造、轴承等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堪称亚洲最大、全国唯一的航空救生装备制造基地;五二五泵业公司的耐酸泵、耐腐蚀泵阀产量居全国第一;金鹰重工自主研发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维修车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0%,每15公里铁路就有1台该公司的产品。

  但是,市场开拓面临较大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市场替代过程并不顺利。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除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个别领域属于新的蓝海市场外,多数领域都属于各行各业新产品代替老产品、新市场代替原市场、新项目代替旧项目的更新过程。目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普遍存在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市场竞争激烈;各地方隐蔽性的市场保护壁垒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序竞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在市场,重心应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兴瑞介绍说,企业应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产品+工程+技术服务”的新型市场开拓模式,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综合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为目标市场客户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不断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和潜在需求,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稳定客户群,开拓新市场。

  集聚明显,亟须提供人才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航空航天工业园、余家湖工业园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谷城再生资源产业园等不断涌现成为我市新的产业地理名片。

  产业集聚加强了产业间的联系和企业主体间的互动,不断重塑区域的竞争能力。襄阳围绕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布局,不断整合相关资源,使得在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缺乏问题在部分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问题值得注意。襄阳地区缺乏高水平大专院校,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困难,影响了本地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例如,大部分新材料企业还没有实现智能化制造,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还将持续。同时,随着员工对交通、食宿、待遇、工作环境及发展前景的预期升高,导致普工招工困难且流动性大。

  此外,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入应用,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制约日益显现。

  今后,襄阳需巧借外力引才。进行人才需求摸底,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在国内著名人才招聘网站上,开辟人才招聘专场,招聘业内优秀人才。赴外精准引才。由政府牵线搭桥,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基本信息,赴具有专业优势的高校或行业内人才聚集地开展招聘活动,实行点对点精准引才。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增)设当前紧缺和今后需求量大的数控等产业相关类专业,加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社会培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