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十堰资讯 >

乡村振兴故事| 郧阳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生产互助兴产业

时间:2021-12-05 03:00 浏览:

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陈新才 姜双双

“年纪大的进棚上架,年轻力壮的负责推车,其他人上车卸棒,一定要赶在今天天黑前完成17200棒菌棒上架任务。”8月20日一大早,在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菇农王钦桥家的香菇大棚外,菇农互助组组长吴立强正在分工。“互助组的确好,解决了用工难题。”“大家互相帮工,干得又好又快。”菇农们一边干活一边称赞。

青龙泉社区是湖北省精准扶贫最大单体集中安置区,共集中安置郧阳区18个乡镇的易迁户4237户15380人,配套建成的1100多亩香菇基地是1500余名菇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每到香菇生产集中用工时,劳动力不足成了菇农们的烦心事。

如何破解香菇生产用工难题?去年10月,青龙泉社区联合昌欣菇业创新组建菇农互助组,在菌棒入棚、脱袋刺孔、疏蕾采菇等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作业环节,组织小组成员采取错峰生产、轮流换工的方式开展互助合作。

“我家一个大棚,别人家两三个大棚,我加入互助组给别人帮工,会不会耽误自家工时?”“互助组组长指挥我们,要是种坏了怎么办?”去年10月10日,首个“1+N”菇农互助组在青龙泉社区香菇生产八片区成立,部分菇农提出质疑。

为打消菇农顾虑,青龙泉社区管理协调指挥部决定在互助组成员之间实行“错峰供棒”,均衡统筹生产用工时间,变“单打独斗”为“团队作战”,较好实现技术互补、用工互助、资源互享及困难帮扶目标。

翻开互助组成员用工情况统计表,姓名、出工数、出设备数等一目了然。“社区菇农服务中心、昌欣菇业技术服务队全程参与‘1+N’菇农互助组建设,形成‘片区技术员+组长+菇农’管理体系。”青龙泉社区管理协调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指挥部组织技术员、菇农开展“情暖菇农、棚棚走到”“学技能、比效益”等活动,建立互助组长例会制度、沟通交流制度、定期观摩制度,全面加强互助组队伍建设。片区技术员组建互助组微信交流群和互助组长微信群,及时了解小组运行情况,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以前要操心请工干活,现在有小组成员帮忙,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菇农高吉莲说,她的丈夫早年因故去世,4个孩子需要她养育。得益于互助组的帮助,她每年种植3个大棚1.6万棒香菇,年纯收入近四万元。

青龙泉社区菇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余洪伟介绍,成立“1+N”菇农互助组,实现了生产互助兴产业,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共同富裕之路。截至目前,社区共成立38个互助小组,所有菇农全部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