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黄石资讯 >

草原马头琴

时间:2019-01-01 00:11 浏览:

  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 张春波
  长假,我来到风光迤逦的呼伦贝尔。呼伦贝尔草原无垠的绿意和绵延闪亮的河水氤氲着云脚低垂的天空,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远处的牛儿羊儿悠闲地吃着草……站在一处高地,瞭望远无边际的呼伦贝尔草原,心静如水,心胸像草原一样宽阔。
  夜晚的草原是沉寂的,但蒙古族牧民的内心却有一曲旋律在悄然地聚集。这使他们迫切希望将蕴含的激情表达出来,于是,一种受着压抑的情感迸发出来,这种音乐是嘶哑、苍凉的,仓促得不及防备,我就这样和马头琴相遇。
  马头琴是一种像二胡的乐器,是蒙古族的代表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马可波罗在访问中国后,返回时带回一把马头琴,三百年后,欧洲方才诞生了小提琴。马头琴的音色跟提琴接近,有“细腻如小提琴,醇厚如中提琴,深情如大提琴”之说。当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响起时,仿佛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个优美动人的草原传说,其中竟含着不尽的缠绵和惆怅,像骏马奔驰在草原上的呼吸,像一个生命急切地奔赴另一个生命的美丽邀约。牧民在帐篷外面拉起马头琴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全都是孤独。所以你有理由相信,草原上的人们为什么既会对一个陌生人显得那么木讷,也会对一个外来的客人表现一种火热的情感。甚至,他们有时不惜在辽阔的草原上奔波大半天,就为了跟一个朋友说一句话,就为了那种相逢的喜悦。
  一个心灵,面对那么大的草原,怎么能不感到孤独?马头琴响起的时候,草原人也是在享受着孤独。谁没有领受过孤独的滋味,谁就不曾真正地生活过。蒙古族人用史诗和马头琴说话,这是天性,也是草原精神之根。
  草原人是为骏马而生的,连他们的乐器中都有马的形象,他们的音乐里少不了马蹄声、马铃声,他们的长调民歌中多的是对骏马的咏唱。如果说骏马是草原的浪花,那么,马头琴声就是牧民心灵的回响。在那些惆怅无比、百转千回的旋律中,骏马筋疲力尽,骑手的壮志在心灵的跌宕中起伏,这一切均耗尽于岁月的长河,只有无边的草原能够容纳。在低回的音调中,仿佛可以看到骏马狂奔,听见碧草沙沙,触摸蒙古族人豁达却又隐含着淡淡忧伤的精神家园。
  牧民们常演奏的曲子是《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是蒙古族人的民族英雄,也是保护大自然的英雄。我在马头琴音乐中听到了草原人的叹息。那是怎样一种怀念的音乐,犹如草原上的风儿吹过。琴声随风而逝,而听的人依稀记起当年草原上丰沛的雨水,草越绿,雨水也越充足;雨水越足,草原也越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