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红 土:春耕生产走笔

时间:2017-05-12 08:50 浏览:

春耕生产走笔

通讯员 黄爱华

  2015年,红土乡按照“经济强乡、文化大乡、旅游兴乡”的“三乡” 战略目标,围绕“强基础、重管理、建基地、培龙头”的工作思路,把全乡春耕春播生产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检验干部的政治素养、全局意识、工作能力、作风形象和能不能科学发展的标尺,力求出实招、见实效,切实打好农村春耕春播攻坚战。

人勤春来早

  从红土乡天落水村到石灰窑一带,绵延50多公里,涉及13个村的6万多亩农田里,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场面。

  正在地头使用机耕的大岩村村民陈凡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家一共有8亩农田,陈凡用手指着已经耕得十分疏松的土地说:“现在种地不讲科学真的不行了。以往耕地还要请人用牛耕,180元一天,但一头牛一天耕不完8亩田,耗时又耗材。你看我现在耕地,只要自己动手,几分钟就搞定了。”

  红土乡高山地区适合地膜,近年来,全乡大力推广地膜种植,老百姓收入大大提高。大河沟村的胡宝林主任和大伙儿一起算了一笔账,每亩地连同地膜、机械作业、肥料、种子等除去成本,1亩地至少也能有500多元左右的收入。地里有收获才是硬道理。大伙儿说,有了甜头,老百姓不用动员,积极性早就有了。

  “春雨贵如油”,在一场春雨过后,全乡上下迅速行动,抢抓农时,立足一个“早”字,把以春季覆膜、机耕地为主的春耕生产当作中心任务,及早谋划、抢时行动,人机结合、全乡齐动,打响了一场以春耕春播为主的“人民战争”。

科学指导种得巧

  在石灰窑村,科技培训正随着春耕春播生产同步进行,在石家坪组,一身泥土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阮正斌正在田间为菜农刚指导春播萝卜生产。

  经过阮正斌的讲解,村民终于弄明白了地膜小拱棚种植技术,原来,地膜小拱棚种在垄沟里,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更多的雨水;而原先的地膜萝卜是种在膜下垄沟里,就会由于土壤积水、板结而影响萝卜的长势。“区别只有一点点,但种出的庄稼却差别大了。”菜农杜成刚说。

  红土乡的春耕生产,在“早”字上做文章的同时,更注重“巧”字。“巧”就是全方位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科学谋划示范片带布局,更进一步加大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全乡经济转型。

  根据红土乡的产业发展实际,重新确立了“高低山均衡发展、长短产业结合、农业和工业互补、规模和效益并重”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乡发展高山特色蔬菜3.3万亩,魔芋种植面积10000亩,红土乡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石灰窑、龙角坝、漆树坪新发展贝母、窑归、竹节人参等药材6500亩,实现药业产值7200万元;并把漆树产业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先锋产业”,发展漆树6000余亩。

  以乌鸦、天落水两个村为主,共发展茶叶1.9万亩,形成了万亩茶叶产业带;绿色产业直接带动本村老百姓创收3000多万元。

  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区的目标定位,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按照发展循环农业的要求,主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乡里相关部门还对春耕生产进度进行跟踪服务,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种到收全程记录,全程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并以面对面指导,屋场会等服务形式,为老百姓的春耕春播保驾护航。

全乡联动作风实

  早在年前,红土乡结合实际,讨论通过了《红土乡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方案》,方案就组织领导、目标规划、具体措施等情况进行部署,乡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春耕生产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同时还拿出相应资金补贴购置地膜、农业机械的购买,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投放力度。目前,全乡已投入使用各类农机具1000多台套,开展机械耕地、铺膜等作业,已完成耕地作业面积6.2万亩。

  红土乡是一个农业大乡,能否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抓好抓实,直接关系到我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因此红土乡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放到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高度来谋划,围绕“强基础、重管理、建基地、培龙头”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一个发展规划,一个领导分管,一个工作专班,一笔资金投入,一套奖惩办法”的“五个一”运作方式,切实加强全乡农业春耕备管工作。

  红土乡党委、政府坚持还“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先后几次召开农业工作会,精心安排部署全乡春耕春播生产工作。并实行乡领导干部包片、村领导包户的包抓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工作任务具体细化落实到每一位乡、村干部身上,全力推进全乡春耕春播生产。

  红土的春天,正奏响着一曲上下同心、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加快经济转型,建设美丽乡村的春之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