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当前位置 : 主页 > 恩施新闻 >

(摄影专题)土家社节:祭祀文化与美食文化的碰撞(图)

时间:2016-03-16 02:24 浏览:

土家社节
——祭祀文化与美食文化的碰撞

记者 谢顺 通讯员 杨君丹

“社饭”,即是采摘野生香蒿,经切碎、搓揉去苦水、焙干成社菜,与腊肉丁、豆干丁、野葱、大蒜苗、糯米、粘米等混合蒸熟成。 

社蒿(青蒿)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能治疗和预防“伤、肿、痛、痨、疟、 痢、痔”等多种疾病,所以社饭是土家人的传统药膳。

吃社饭,正是仲春三月时节,杨绿桃红空气清新。虽然家家户户都做社饭,但总有不相同的时候,邻居要互相赠送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一代代延续。

土家人十分看重“ 过社”,家家户户乐此不疲。过社时,都兴做香喷喷的社饭。

过社前为过世的亲人坟头插“宝盖”祭具,进行拦社的习俗,在清明前后挂清,在坟头挂“清”的传统民风习俗,通过这种方式祭奠亲人,寄托哀思。

“宝盖”、“清”由纸制作,由民间艺人手工完成,既是传统祭祀用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

连日来,民间艺人制作春季祭祀用的“宝盖”、“清”等,以满足清明前后当地土家族、苗族群众的扫墓、祭祀需求。

 3月12日,湖北恩施市的民间艺人由从付在制作祭祀用的“宝盖”。

    恩施社节是湖北省恩施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俗称过社,是恩施人每年必过的岁令节目,主要有吃社饭与拦社两大内容,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社日前举行。吃社饭,是以野草香蒿、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社饭,请亲朋邻里共食。拦社,是在春社日前祭扫三年的新坟,此俗是在社节传承过程中,因宗祠兴起而淡化社神代之以祖灵崇拜的结果,亦与二次葬俗有关。

    “吃社饭”,即是采摘野生香蒿,经切碎、搓揉去苦水、焙干成社菜,与腊肉丁、豆干丁、野葱、大蒜苗、糯米、粘米等混合蒸熟成社饭,请亲朋好友合聚品食,并相互馈赠。此俗源自古人社祭,社饭原是敬祀土地神的饭,现演变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习俗。 由于社蒿(青蒿)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能治疗和预防“伤、肿、痛、痨、疟、 痢、痔”等多种疾病,所以社饭是土家人的传统药膳。随着时代进步,社饭越做越精,成为恩施佳肴,每年社期,市场有社菜卖,酒店餐馆、超市有社菜、社饭出售,社饭被评为恩施州十大名吃之一。

    “拦社”,即是在春社日前祭扫三年内的新坟,第三年最隆重,称圆坟,主家请后戚人家送一“泼”和多“泼”花锣鼓班子,准备酒食及纸扎的旗、伞、宝盖等祭品,敲敲打打到坟前祭奠,举行安魂仪式,给坟挂红色的祭帐,在坟前表演狮子、耍耍、莲湘等文娱活动。此俗源自古人灵魂不灭的思想,认为死去的人三年内灵魂仍游离于人世间,三年后经举行一定仪式将其送走,才真正进入鬼魂世界。因仪式与死人下葬所行仪式相似,民间有“重埋一道人”之说,与二次葬俗有关。

    社祭,是我国古代最重要和最隆重的农事祭日,秋社衰微很早,春社遗风只在湖北恩施等部分少数民族行区残存。恩施社节具有原始性、神秘性、民族性、地域性,完全自然传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隆重。在恩施社节中,人们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启发、娱乐和美的享受。

上一篇:来凤县旧司镇全面启动“村村通客车”
下一篇:没有了